从削竹篾、扎龙骨、画图样到裁形状、粘图纸、画龙鳞,历经了一步步繁琐的过程,最终才能制成一条栩栩如生的老田吴村板龙。安徽九华山风景区老田村板龙区别与黄山等地,有其独特之处。老田村的“兄弟龙”有着悠久的历史故事,凸显出老田村的村民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强调真诚待人,邻里之间情同手足兄弟。此外,在表演过程中,老田村板龙强调双龙协同作舞,通过村子里二十余位男性居民的默契配合,展现出双龙的灵动与力量,在视觉上也更具冲击力和观赏性。
妙手巧制九华龙
“小时候就喜欢做板龙,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师傅开始学做板龙,主要负责图案裁剪和粘贴,一干就是干了一辈子”。老田吴村的吴克权老先生目前已从事老田吴村板龙制作行业二十余年,当谈起春节舞龙时的场景,老先生眼中洋溢着无限的自豪。板龙制作过程中,看似简单的制作却实则大有乾坤。吴老先生称其在学习板龙图案制作时,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因为板龙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需要搭配不同的图案,而图案制作则是没有模版的,是纯靠记忆和日复一日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此外,板龙的制作中还特别考验动手能力,吴老先生称这和其早期在竹编工厂中的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机器生产还没有大范围普及的时候,我在竹编厂上班时练就了较好的动手能力,使得后来在做板龙图案时就得心应手些”。当每逢佳节时看着栩栩如生的巨龙带着祝福,飞驰穿梭在老田村的街头巷尾,吴克权说数月的辛勤制作得到了最大的正向反馈。目前,吴克权已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他的儿子,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学会板龙的制作,将这项讲究的手艺活传播的更远。
龙游九华正当时
与许多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的处境类似,老田板龙的传承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同样面临着手艺传承人减少、社会关注度不足等内生和外生风险。因此,在重视文化振兴的新时代,将板龙传承好,不仅要许许多多像吴老先生这样勤劳的传承人坚守文化传统,也要政府的发力。
作为安徽省第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老田村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工作。“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建设,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是对乡村人文与物质的全面提升。”安徽省人大代表杨军表示,和美乡村建设必须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老田板龙正是这样一个既凝结人民劳动汗水,又展现中华民族朴素愿望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结晶,其传承发展有助于打造地方文化特色。
板龙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应当活态传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颇具特色的“双子板龙”(当地多称“兄弟龙”)也蕴含着老田村兄弟和睦的美德,在当下仍有重要启示意义,值得推广发扬。
九华龙腾促建设
千年的板龙在当下活起来,背后离不开村委支持文化工作发展,发挥其统筹规划的功能,应对板龙发展传承过程中的各类挑战,确保每年舞龙仪式的顺利举行。
“酒香也怕巷子深”,九华板龙走向各地,对提高地方知名度、打造文化名片具有重要意义,九华山为板龙文化传播提供广阔平台,这份耕耘得到了良好回报。就在去年,九华山老田板龙庆元宵的场面引起央视关注,登上《中国新闻》等栏目,吸引不少人在2024年新春之时赶来观赏。同时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各大平台,老田板龙也引来了各地民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点赞”。
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让更多人走进来,村干部梁先生告诉记者,逢年过节,有些游客会特意来当地观看隆重的舞龙表演。可见,这两条板龙不仅遨游村庄,降下风调雨顺的美好祝福,更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切实有效地带动地方文旅,促进经济腾飞。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为进一步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据了解,今后老田村里还将嵌入数字化等新技术元素,打造独具古韵特色的美丽乡村。(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刘晓贝 黄椿岚 李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