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最怕热,一到高温季节,做好蜂箱的遮荫散热尤为重要。”7月24日清晨,太阳还没正式“上班”,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村民张显志就开始了忙碌,门前屋后52箱蜜蜂,用清水冲洗蜂箱及周边,再用昨天砍来的芭蕉叶,为其搭上凉棚。
盛夏炎热,伏热更难耐。没多久,张显志身上穿的迷彩防蜂服,已紧紧地贴在前胸和后背。一只只刚从门前玉米地采蜜归来,还带着两坨花粉的小蜜蜂,在张显志头顶“嗡嗡嗡”绕两圈,就钻进蜂箱享受“清凉”。
“在我眼里,这一只只飞舞的小蜜蜂,就像一颗颗跳跃的‘金豆子’。”一处蜂箱旁,张显志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盖,熟练地取出一片蜂巢;一时间,成百上千只蜜蜂尽情飞舞,阵阵蜜香扑鼻而来。张显志看着金黄透亮的蜂蜜,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高兴地说,“山里生态好,山上蜜源多,养蜂可谓是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去年,张显志家养蜂325箱,出售蜂蜜近1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
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竹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2.6%,辖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蜜源丰富,且无污染源。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鼓励养蜂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成立蜂业协会,制定《竹溪县蜜蜂养殖技术规范》和《竹溪县蜂蜜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申报“竹溪蜂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蜂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培植本土自主品牌,探索“协会 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培养养蜂能手,举办产品展销会,推动竹溪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
能人带动,巧增收。在竹溪县,蜜蜂,是“受宠”之物;蜂业,被称为“空中林业、甜蜜产业”。在丰溪镇西米河村林下养蜂基地里,群蜂穿梭在蜂箱与花草之间。养蜂人朱明全身着防蜂衣,头戴防蜂帽,正在打理蜂箱、察看蜂巢。自小在西米河村长大的朱明全,从2009年的20多箱蜂开始,边养边摸索“窍门”,成为远近有名的养蜂能手。到目前,他家养蜂达到500多箱蜂,带动周边农户发展4000多箱。朱明全通过养蜂,不仅养活了一家10口人,而且还带动西米河村及周边80多户村民依靠养蜂增收。
市场引擎,添动能。位于竹溪县桃源乡的竹溪县顺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竹溪县林下养蜂产业发展龙头之一。合作社专注从事蜂箱加工、养蜂技术培育、巢础加工、中蜂繁育、土蜂蜜和蜂巢蜜的线上线下销售等蜂业生产加工销售,所产“野迪”牌蜂蜜,深受消费者青睐。合作社利用桃源乡茂密的森林资源作为养蜂产业基地,鼓励当地林农在房前屋后、林中空闲地养殖蜜蜂。合作社一头对接市场,一头联接农户。目前,合作社已吸纳1000多户村民加入养蜂产业,养殖蜜蜂1.5万多箱,年产优质原生态蜂蜜300吨,产值在4000万元左右,带动蜂农年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
数字赋能,蜜更甜。素有“中药材特色小镇”之称的丰溪镇,利用辖内“天然药库、四季药香”的资源优势,实施“智慧养蜂”项目,投资300万元安装视频监控100套,建立智慧养蜂溯源系统及销售平台,新建占地200平方米的蜂蜜加工车间,配套标准生产加工、无菌灌装等设备,对全镇50箱以上蜜蜂养殖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养殖全过程可追踪溯源。目前,丰溪镇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达12家,培养专业化养蜂能手60余人,蜜蜂养殖户达200余户,累计养蜂8000余箱,年加工蜂蜜产品10万公斤,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80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品牌加持,提质效。7月中旬,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2024年第一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竹溪蜂蜜成功入选。竹溪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说,“此次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标志着竹溪蜂蜜已经跻身国家级特色农产品的行列,这将推动竹溪县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早在2021年12月“竹溪蜂蜜”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实施地标登记保护。竹溪县所辖的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丰溪镇、泉溪镇等12个乡(镇)、 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0个行政村在列。依托地标产品的品质保证,竹溪县培育出的“竹溪土蜂蜜”“野迪”“泗水朝阳宫”“坝溪山宝”等10多个蜂蜜产品,在阿里巴巴、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竹溪老家网等平台销售,产品销往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广受好评。截至目前竹溪县养殖量8万余群,年产竹溪蜂蜜1000余吨(鲜),年蜂蜜产业综合产值5亿元。
“通过蜜蜂的耕耘和酝酿,良好的生态绿色资源直接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山区产业强了、村民富了、村庄美了、乡风好了。”竹溪县主要领导如是说。(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