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滴翠,小溪潺潺,吹着旖旎山风,赏着荷塘花田,村民与游客徜徉在绿水青山中,透着人间烟火的浪漫……生态磐石正续写着乡村振兴的画卷。
近年来,吉林省磐石市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引领乡村振兴以点及面,全面开花,纵深推进,阔步走在了党建强、民心聚、产业兴、乡村美的阳光路上。
以队伍建设为支撑
磐石市建立村“两委”干部后备人才库,重点从村致富带头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着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方法、对农村有感情的优秀青年及时挖掘出来,从源头确保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质量。截至目前,已储备村级后备人才1527人,陶小龙就是其中一员。
陶小龙2010年毕业于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2017年返乡创业后,一直致力于家乡特色果树产业振兴,成立锅盔山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联系果树专家,带领乡亲引进和更新果树种植相关技术,探索统购统销经营模式,成立农村种植“土专家”队伍,为村民提高果品质量,节省成本,户年均增收万元以上。
磐石市持续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出台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补助政策,设立27万元补助资金,会同开放大学、农广校完成村干部学历提升249人。先后举办组织工作重点任务培训班、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专项培训班、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培训班和第一书记代言电商培训班等,覆盖各个层次乡村干部,累计培训800余人次。
磐石市选优配强驻村干部队伍,按照省、市部署,有序推进驻村干部轮换工作。严把人选关、程序关,共计轮换驻村干部41人,其中第一书记共轮换17人,工作队员29人。从2021年7月至今,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90.48万元,协调帮扶资金7616.5万元,协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90.71万元,驻村工作队帮助村上谋划实施产业项目63个,累计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1175.31万元。持续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大米、豆油、酸菜和木耳等农副产品销售额超过260万元。
以合作经营为依托
磐石市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成功创建了“磐石兰家村大米”“磐石锦绣海棠”“磐石千塘鱼”“磐石大榛子”“磐石千塘稻”5个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项目成果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一国一品”知识共享平台“好实践”案例,不仅实现了磐石“国字号”农产品零的突破,也打开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大门,形成山水林田案例集群。
磐石市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加快推动大榛子、食用菌、稻米加工厂建设,延伸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与吉林农业大学及李玉院士团队合作,培育形成李玉院士“三大基地”。目前,灵芝大棚发展到5000栋,建成全国单体最大的长白山灵芝种植基地,年产灵芝孢子粉125万斤,灵芝产值实现3.5亿元。
在发展灵芝基础上,磐石市不断巩固原有食用菌产业,形成以朝阳山镇为核心的金耳、赤松茸产区,以取柴河镇、驿马镇、烟筒山镇为核心的滑子蘑、黑木耳产区,以牛心镇为核心的林下榛蘑产区,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亿袋。
在取柴河镇政府的支持下,四道村村民孟祥东种植春耳15万袋、秋耳15万袋,同时种植灵芝50栋,销售收入220万元,净收入9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劳务增收25万元。
以产业兴旺为方向
近年来,磐石市打造市级土地托管经营试点1个、县级12个,托管土地4838公顷,可为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3000余人,累计为农户增收1000万元以上。
朝阳山镇大快当村将235户500公顷土地整合,以“带地入股”形式入股到大快当村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后全程托管给永强家庭农场,发展“千塘稻”、绿色玉米和食用菌种植项目,永强家庭农场负责耕、种、防、收、储和销。为了降低风险,让村民安心,大快当村党支部积极协调企业,采取订单的形式,将500公顷土地生产出来的灵芝、水稻、玉米等产品预售给山昌源合作社,预付金额65%作为村民的保底分红。2023年末,大快当村集体经济纯收益达到77.62万元,农户收益550余万元。今年,大块当村又将500公顷土地托管给新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大快当村民刘欢,在进行土地托管之前,自己种地年收入1.5万元,现在通过土地托管收取租金,领取社会服务补贴,在闲暇时出去打点零工,现在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
目前,磐石市268个村共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85个,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农业生产服务等产业项目,2023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收益619.09万元,合作社平均收益5.16万元。
北锅盔村党支部创办了磐宝农产品有限公司,公司覆盖全乡14个行政村,公司统购统销全乡农产品,所得收益14个行政村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村党支部领办了鑫宇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购统销、统一标准模式经营管理果园。
1994年至今,在历届村班子的带领下,北锅盔村果树种植从副业成为了主业,全村红果产业从“散小乱”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了果树种植专业村,并逐步更新了果树品种——锦绣海棠。
宝山乡北锅盔村村民李志刚种植“锦绣海棠”9公顷,平均年收入达70余万元,通过开拓南方市场,使果品远销江浙一带。如今,北锅盔村“锦绣海棠”种植面积达300公顷,年产3000吨,年销售额1800万元,村民户均收入实现1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
以乡村旅游为抓手
磐石市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全力打造“诗意田园”永丰村、“红果胜地”北锅盔村、“沃土繁花”官马新村等乡村游品牌,在全市选定乡村旅游点位28个,农家乐资源45个,设计红色文化培训、休闲精品农家乐、森林康氧养生、农耕文化研学、冬季戏雪冬捕5个主题14条旅游线路。
官马新村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聚力打造“红旅新村绿映红”党建品牌,助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打造官马新村红色印记展览馆,联同官马溶洞开发将军榻等抗联遗址12处,打造“红色旅游 天然奇景”的双旅线路。与国投公司探索“村集体 公司”模式,建设仙草园民宿3栋19间。
磐石市巩固以红旗岭草莓、七间房林果、福安街果蔬为代表的乡村采摘游,以永丰村花海、西大地红叶、石嘴镇荷花为代表的乡村观光游,以金宇湖垂钓、鹭鸶湖休憩为引领的乡村休闲游等磐石乡村旅游框架,积极打造环核心景区乡村游体验圈。
永丰村打造集研学、游玩、宿营、垂钓、美食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围绕永丰村东屯原小二型水库建设富美山庄项目,逐步将富美山庄打造成集游、学、农、旅一身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目前,永丰村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五年突破百万元。村内有就业能力村民已在村集体企业实现由村民变工人、由村民变经理的身份转变,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让广大村民都能分享到村集体“一二三”产项目发展的红利,增强乡村治理“硬实力”。
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累计接待游客75万人次,旅游收入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5%。全市农家乐接待7.8万人次,收入390万余元。
以乡村宜居为根本
磐石市全面总结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优选富太镇、取柴河镇王家街村、石嘴镇永丰村、松山镇石门子村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优秀案例,进行宣传推介。试点打造烟筒山镇2个社区,社区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全面规范提升;强化网格治理,协调资金30余万元,为5177名农村网格员和社区三长定制专属电话卡。在全市14个乡镇设立社工站,招录社工岗20人,下沉到乡镇社区,强化工作力量;试点打造烟筒山镇2个社区,社区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全面规范提升。
磐石市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镇村干部确定实事项目457件,认领“微心愿”2436个,并建立工作台账。富太镇解放村村民孙洪玺冬季家里取暖条件不好,需要一床保暖棉被,在镇政府征求村民微心愿时提出了棉被的需求。副镇长杜鹏认领了这个微心愿,在市里采购了一床质量较好的保暖棉被,第一时间送到了孙洪玺家中,暖了村民家的同时也暖了村民的“心”。
磐石市科学划分网格1045个,全覆盖建立网格党小组792个,构建“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治理模式,切实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创新打造乡村“幸福驿站”治理新载体,针对农村“一老一小”,由村党组织牵头,依托村部、网格“微阵地”,采取镇村点单、组织部门派单、职能部门接单的形式,开展乐享、暖心、关爱三方面13项服务,累计投入资金194.33万余元,开展健康义诊、法律知识讲座、“微心愿”征集、儿童心理健康疏导等服务150余次,累计服务4200余人。
处处皆风景,徐徐入画来。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为广阔田野铺上了浓浓绿意。如今,磐石的乡村“蝶变”越来越多,宜业宜居的故土家园欣欣向荣,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磐石这片红色热土正在灿烂绽放,并已渐入佳境。(记者 王天武 通讯员 李广友)